成語的文字非常簡煉,又有固定的形式,本身俱有易學易記的特點。所以無論學習、或者使用成語,都不很困難。但是如果想要很好地掌握它,也有應該注意的幾點:
(1)徹底理解學習和使用成語,跟學習和使用字、詞一樣,首先要徹底理解它的涵義,不能\'不求甚解\'。如果對某一個成語的意思還沒有理解透徹,或者對成語中某個字的音義還說不准確,就隨便拿來使用,那就難免用得不恰當,甚至鬧出笑話。
成語的來源不一,有的容易懂,有的比較難懂,可是其中以容易懂的佔多數。有些成語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來,如\'千言萬語\'\'心直口快\'\'苦口婆心\'等等,都很容易懂。 \'如一發千鈞\'(意思是一根頭髮負擔著千鈞的重量。\'鈞\'是我國古時的重量單位,一鈞大約等於三十斤。這個成語是形容情勢非常危險。 )\'啼飢號寒\'(意思是餓得哭泣,凍得叫喊。\'啼\'是\'哭\',\'號\'是\'叫喊\',這個成語是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景象。)\'不速之客\'(意思是沒有邀請就突然來到的客人。\'速\'當\'邀請\'講。)等等,就比較難懂。但是只要把個別生字如\'鈞\'\'啼\'\'號\'\'寒\'\'速\'弄清楚了,整個成語的意思就不難理解。至於象\'瓜田李下\'這個成語,就應該算是難懂的。先要知道古樂府詩《古君子行》裡有\'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整冠\'兩句話。這是告訴人們處在嫌疑的地位要注意。在古書裡,也把這個意思寫作\'瓜李之嫌\'(見《唐書·柳公權傳》)。無論是\'瓜田李下\'或\'瓜李之嫌\',如果不知道它的出處,只從字面上作解釋,那就很難懂得它的意思。又如\'管窺蠡測\'這個成語,如果僅僅知道管是\'竹管\',窺是\'從孔隙裡看\',\'蠡\'是\'瓠瓢\',測是\'測量\',也不容易懂得整個成語的意思。如果知道這四個字是從\'以管窺天,以蠡測海\'八個字裡截取下來的,那就不難知道這個成語比喻的是:所見甚小,看不到事物的全面。至於那些由歷史事實來的成語,如\'八公山上,草木皆屏\',\'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\'之類,從寓言傳說來的成語如\'葉公好龍\'\ '含沙射影\'之類,如果不知道它們的出處,當然也是無法理解。以上所說的這類比較難懂的和很難懂的成語,大部分見於古書中,想要理解這類成語,可以翻閱《辭源》《辭海》等有關的書籍。
有些成語,懂得了字面的意思,還要特別注意它的習慣上的用法。例如\'一個巴掌拍不響\'和\'孤掌難鳴\'這兩個成語,只從字面上看,好像一個是白話,一個是文言,意思沒有什麼兩樣。可是仔細想想,\'一個巴掌拍不響\',是說事情的發生不是由於單方面引起來的,使用這個成語,有各打五十板的意味。 \'孤掌難鳴\'是說只有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成事。對如此處境的人,有同情的意味。兩個成語的意思並無共同之處。 (有的人,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下,也把\'孤掌難鳴\'當做\'一個巴掌拍不響\'來用,但究竟是不夠妥當的。)所謂徹底理解,也包括連這些地方都要加以辨析,徹底弄清楚。
(2)用得場合恰當使用成語,應當力求用得場合恰當,不應當濫用。郭沫若同誌曾經舉過一個例子,現在不妨引在這裡。他說:
\'現在有些文章有個毛病,就是愛堆砌形容詞……如 六萬萬人正以排山倒海、乘風破浪之勢……’這樣的句子就有點不恰當。把山移開、海翻過來,那是多麼大的形勢,同 乘風破浪 不能相比。所以既然已有 排山倒海 ,就不應再用 乘風破浪 了。 \'(《文風問答》)
這個錯誤,就是由於不顧場合,硬把\'乘風破浪\'這個成語塞進句子裡造成的。
此外,還有一種情況,使用成語時也應該特別注意,即它的歷來的用法。 \'如\'日理萬機\'這個成語,舊日只用於皇帝、國王,意思是每天處理的國家大事很多。現在也有人用於毛主席、週總理,說他們\'日理萬機\',這也未嘗不可。但是如果再用之於省長、縣長等人,就不很恰當 儘管他們每天做的事情很多。
對於在某一場合看起來好像都可以使用的幾個成語,更要仔細地辨別它們的不同之處,體味文章所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,選用哪個最恰當。例如\'千頭萬緒\'和\'千變萬化\'這兩個成語,有時候在一個句子裡好像都可以用,可是如果說\'這本小說的情節真是千頭萬緒,我越看越覺得有味\'。那就不如不用\'千頭萬緒\',而用\'千變萬化\'。
(3)分清褒義貶義成語裡面,也的除了表示本身的意義之外,還表示人們的喜愛或者憎惡的感情。表示喜愛的,通常說它含有褒義;表示憎惡的,通常說它含有貶義。這兩類成語千萬不可誤用。比如,我們不能說\'敵軍的先頭部隊,勇往直前地衝上來\',因為\'勇往直前\'是形容勇敢地向前進,含有褒義。而這裡說的是敵人的情形,我們對他們當然是不會有什麼好感,所以應當用含有貶義的詞語,把\'勇往直前\'改為\'不顧死活\',那就比較合適些。又如\'無微不至\'跟\'無所不至\'兩個成語的意思有些相近,但是\'無微不至\'多指關懷,含有褒義;\'無所不至\'多系斥責,含有貶義。因此\'帝國主義者對殖民地勞苦人民的剝削壓榨真是無微不至\'這個句子,就有毛病。應該把\'無微不至\'改為\'無所不至\',那才比較妥當。又如成語\'擢發難數\',就是含有貶義的。一般是指某人所犯的罪惡之多, 原作者採取了誇張的手法。不能單純地把它當作\'不勝枚舉\'之類的意思來講。比如\'今年市場繁榮,百貨品種多得真是擢發難數\',把擢發難數用在這裡,就覺得可笑,把它改為\'不勝枚舉\'就行了。
(4)注意成語的規範化前邊說過,成語是固定的詞組或句子,一般不能隨便換字或改變它的結構。不過有少數成語,也有從早就有兩三種不同的說法的。如的\'一發千鈞\'也作\'千鈞一發\',\'含沙射影\'也作\'含沙射人\'、\'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\',\'持\'也作\'爭\',\'人\'也作\'翁\',等等。這是多年來形成的差異,我們只能根據\'約定俗成\'的原則,承認幾種說法都可以。又如\'捕風捉影\'這個成語,原是\'系風捕影\',見《漢書·郊祀志》。成語\'每況愈下\',原作\'每下愈況\',見《莊子·知北遊》。可是由於誤用已久,現在我們也不必恢復它的原來面目。還有一種情況,有時為了增強語勢、加強表達效果,也可以適當的在成語中插入幾個字,例如:
天下何曾太平
魚目豈能混珠
理直而後氣壯
這樣借用原有的成語略加改動,也完全可以。但是我們自己使用成語,除非為了取得修辭的效果,對某一成語確有改變的必要時,都應該注意成語的規範化,也就是盡量地照原來的文字使用,保持語文的純潔和健康。有人把\'變本加厲\'寫成\'變本加利\',把\'奮不顧身\'寫成\'憤不顧生\',把\'煥然一新\'寫成\'換然一新\',把\ '至理名言\'寫成\'真理名言\'等,都是不妥當的。因為這樣改變起來,就容易造成語文中的混亂現象,甚至使人誤解。
前邊說過,在必要的情況下,也可以改造成語,使它更好地為我們的語言服務。除此以外,作詩的時候為了押韻,也可以把成語的結構略加改動。例如郭沫若同誌有一首《向地球開戰》的詩,最後幾句是:
別的星球或許也有人類更加進步,
我們要交流經驗,爭取宇宙大同。
同志們,這是不是幻想呢?
不,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造極登峰。
但我並不想多用力來歌頌明天,
我只想多用力來在今天把你們歌頌。
趕快向地球開戰吧,同志們,
無論在天涯海角,讓我們陷陣衝鋒。
這里為了押韻,把成語\'登峰造極\'改為\'造極登峰\',報\'衝鋒陷陣\'改為\'陷陣衝鋒\',這完全是可以的。
又如《紅樓夢》第八十六回的回目是:
人亡物在公子填詞
蛇影杯弓顰卿絕粒
成語原來是\'杯弓蛇影\',出於《晉書·樂廣傳》。故事是這樣:樂廣有位親近的客人,很久沒有到他那裡,樂廣問他原因,客人說,\'前次你請我喝酒,我正要喝,看進酒杯裡有條蛇,心裡很厭惡,喝酒以後就病了。 \'這時候樂廣辦公廳的牆壁上掛著一張弓,弓背上畫著蛇,塗著明亮的油漆。樂廣心想,杯中的蛇就是弓上的影子。於是又在原地方擺上酒,問那位客人:\'酒裡邊是否還見什麼東西? \'客人說:\'跟前次一樣。 \'樂廣把原因告訴了客人,客人忽然醒悟,很久沒有治好的心病,立刻消失了。 《紅樓夢》的回目把的\'杯弓蛇影\'改為\'舌影杯弓\',這是為了要使回目的平仄協調。回目的上聯\'人亡物在,公子填詞\',用的是\'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\'的格式(\'公\'雖然是平聲字,但是它放在後半句的第一個字上,這樣也可以)。下聯應作\'仄仄平平,平平仄仄\',作者想要在這裡用\'杯弓蛇影\'跟\'人亡物在\'對仗,可是\'杯弓蛇影\'是\'平平平仄\' ,於是就把它改為\'蛇影杯弓\',使它合於\'仄仄平平\'的格式(\'蛇\'雖然是平聲字,但是它放在第一個字上是無妨的)。為了這類原因,改動成語也是可以的。
(5)成語的靈活運用一般說來,成語是\'固定詞組\',有一定的固定性。可是,我們不能就認為它是一成不變的。在實際運用方面,是有它的極大的靈活性的。前面有些例子,已足以說明這個問題。現在我們再舉幾個例子來看:
杞憂心事知多少,願把興亡責匹夫。
這兩句詩裡,就包含著兩個成語:①\'杞人憂天\',②\'匹夫有責\'。可是詩的句子裡,並沒有完整地把這兩個成語寫出來,而是把成語融化在詩句之中。又如清代新安處士劉四新答吳三桂詩:
李陵心事久風塵,三十年來詎臥薪?
\'臥薪\'就是成語\'臥薪嘗膽\'的縮寫 當然,\'臥薪\'二字也可以看做是用典。又如,有句格言似的話:
苟有恆,何必五更起三更眠?最無益,莫如一日曝十日寒。
這就又把成語\'一曝十寒\'的\'一\'、\'十\'後面,各加上了一個\'日\'字。
要想能夠把成語用得靈活,必須把成語的精神實質真正地吸收、消化,才能融會貫通,左右逢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